欢迎来到沈阳博昱粉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!

权力参与市场的法律后果

发布时间:2023-04-19 09:27:53 来源:海峡都市报 浏览:804

■媒体思想之何三畏专栏

陕西榆林市凯奇莱能源投资公司(下称“凯奇莱”)与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(下称“西勘院”)煤矿勘探合同纠纷案再起波澜。据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报道,因参与该案协调处理,陕西有13名公务人员受到省纪委处分。

回到七年多以前,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合同纠纷。凯奇莱和西勘院约定合作勘查一处矿藏,共同分割勘查收益。很快,双方勘查到了富矿。据报道,按当时的价值计算,凯奇莱公司可获得探矿权转让收入20亿元以上,这成了这个官司打得不可开交的动力。

巨大的利益出现后,西勘院不干了。凯奇莱公司开始投诉、告状。按说这案子不难决断,但纠纷一开始就有个“第三方”———政府部门介入,西勘院是陕西省的“事业单位”,理论上和政府是一家,也可以说是政府在和凯奇莱打官司,事情就只能变得不一样了。

陕西省高级法院曾经一审判决支持凯奇莱的权利。但在最高院复审期间,陕西省政府致函最高人民法院,从“陕西的稳定和发展大局”,西勘院“代表省政府”的高度,论证了省高院一审判决“不正确”。政府的手伸这么长,如果法院听政府的,那么官司还有什么可打。接下来,省高院即改正“错误”,判原合同无效了。

陕西省政府这份密函被媒体披露了,如果这个社会还有底线,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应该会遭遇难关。而更不靠谱的是,有工作人员表示,这份干预司法的文件是相关利益部门起草,省政府照转的。这么说,省政府被利益部门支使和利用了,而最高法和陕西省高法,也只是照陕西省政府的单买了账。

目前,官司到了“最后的关头”。凯奇莱上诉到了最高院。凯奇莱公司已经被榆林市工商部门注销,法定代表人赵发琦被榆林市公安局逮捕,逮捕理由是,7年前凯奇莱注册资金虚假,虽然几个月后补足,但没有验资报告。然而,按这一罪名的最长追诉时效,此案也已经过了几年了,所以,榆林市公安局只是在“帮助西勘院打官司”。

这只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案件表面的运行,它在官场内部的台面上和台面下的角逐是怎样的景观,暂时无法知晓。而据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的报道,陕西省纪委曾经调查陕西省高院、西勘院、省国土厅、省政府办公厅、榆林市工商局等多个部门,处分了其中13名公务人员。处分的具体理由不得而知,但有一种表述是:这些部门在这个案子的事务中,“未遵循陕西省政府高层意愿,被指工作不当、处理不力”。———这算什么话呢?

这个案子越搞越大,直到震惊全国,可它宣示的只是政府参与市场争利的普遍行为逻辑。值得注意的是,官方在这类案子中总是以国家利益的名义,不遗余力地投入,但问题是,怎么会有政府官员顶着法律压力去为国家争利益呢,何况国家根本不需要非法利益?事实上,在凯奇莱案相持不下之际,跟凯奇莱同样着急的,还有被官方获准进入这一片矿藏的另一家公司,官方为什么这么看得起这家公司呢?

总之,凯奇莱案的出路只有一条,即让案件回到案件本身,让司法和政府各归本位。回到案件本身,任何基层法院都有能力判决这个案子。政府回到本位,就是给司法让路,不再对案件本身发力;司法回到本位,就是不再左顾右盼,只对案件负责。唉,说到最后,主动权还是在政府身上啊!

(作者系资深媒体人)

责任编辑:hdwmn_zjl